五年非凡收获,书写在物阜民丰、万家灯火之中。“十四五”马上圆满收官,在承上启下的要紧节点,本报今起开设《决战决胜“十四五”》专栏,聚焦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部署的策略骨干通道、高速铁路、普速铁路、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、高速公路、港航设施、现代化机场、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8项交通强国建设工程,报道交通运输系统干字当头、奋勇争先,确保优质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目的任务的生动实践。
在粤港澳大湾区,有一群人天天穿梭于不同城市之间,用通勤轨迹勾画出独特的城市脉络。家住广东广州天河区的陈先生就是跨城通勤族的一员:“有了广佛线,不到1小时就能到佛山区。”
全长约38公里的广佛线,将广州海珠区、荔湾区与佛山禅城区、南海区、顺德区串联起来。
2025年,广州与佛山之间日均出行量达189.6万人次,两地跨城通勤人口达37.5万人,轨道交通日渐成为广佛都市圈融合进步的交通大动脉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国内新增10座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,线路增加近100条、运营里程增加3500多公里,已超额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部署的任务。城际铁路和市域(郊)铁路“穿针引线”,让城市群和都市圈人口、资源得以高效流动。
“1小时”交通圈生活圈愿景变现实
走进北京地铁22号线07合同段定福庄至管庄区间的盾构施工现场,一股泥土的腥味扑面而来,各种机械运作的轰鸣声交织成一首激昂的交响曲。
作为京冀首条跨省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,全长约81.2公里的北京地铁22号线进入全速建设期,北京段和河北段工程均已过半。全线通车后,可与北京地铁6号线、10号线、14号线、八通线等15条轨道交通线路达成换乘,河北廊坊北三县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快9分钟通达,到北京CBD东大桥站的最短期约为32分钟。
去年年底,北京怀柔至大兴城际铁路廊坊北至大兴机场段开通运营,同步开通的固安东至大兴机场站城际铁路联络线全长10公里,向北连接怀兴城际廊兴段,向南接入固安东站,并在此与京雄城际铁路、津兴城际铁路相联通。
家住天津西站附近的王女性在廊坊北站附近上班,她告诉记者:“新线路的开通为两地商务往来带来更多便利。对我来讲,差不多一周或半个月回一次天津,坐高铁一早从廊坊出发,不耽误回家吃午饭。”
近年来,京雄城际、京唐城际(燕郊至唐山)、津兴城际、怀兴城际(一期)等相继开通运营,“轨道上的京津冀”主骨架基本成型,“1小时交通圈”初具规模,北京至6个毗邻地区全部达成1小时内通达,京雄津保唐“0.5—1小时交通圈”已经形成。
在充满活力的珠三角,“1小时生活圈”也在从愿景变为现实。
今年6月,广州地铁10号线、12号线开通运营,衔接广佛线等多条线路,强化广州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的经济联系。广州地铁集团董事长刘智成表示,今年年底将确保新建成开通7条128公里地铁和城际线路,达成珠三角城际铁路成网运营。
在东莞,地铁1号线也已进入空载试运行阶段,部分车站支持换乘穗深城际、佛莞城际、莞惠城际等多条城际铁路,将来还将与广州、深圳轨道交通互联互通,进一步强化东莞与粤港澳大湾区周围城市的轨道交通衔接。
数据显示,截到今天年7月,全国31个省(区、市)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0条,运营里程超1.1万公里。其中,开通运营的跨市地铁里程达数百公里,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、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,日均客运量超越260万人次。更美好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出行图景,正伴随轨道交通的加速建设在全国各地铺开。
跨城“串门”一张票
家住广东佛山禅城区的陈超群在广州上班,现在的他早已习惯了跨城生活。“刷广州地铁App能乘坐城际铁路往返广州、佛山、清远等地,‘一张网、一张票、一串城’真便捷。”陈超群指着手机上的密密麻麻地铁线路图感慨道。
粤港澳大湾区广肇、广惠、广清、广州东环四条城际铁路贯通运营以来,单日客流最高突破23万人次。这条200多公里的“黄金走廊”,不只促进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高效流动,更推进沿线产业链在“1小时通勤圈”内深化协同。
干线铁路承担跨省运输任务,城际铁路服务都市圈通勤,市域铁路连接城乡,地铁覆盖城市内部。作为攻关“四网融合”的先行者,粤港澳大湾区的融通的道路越走越顺,安检互认、票制互通、支付兼容,让跨城好似“串门”。
类似的场景也在长三角上演。
2025年6月,上海地铁11号线在江苏昆山市花桥站达成与苏州地铁11号线同站换乘,上海“Metro大都会”App与苏州“苏e行”App达成票务互通。现在,这两条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近百万人次。
在成都都市圈,四川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——轨道交通资阳线与成都地铁互联网无缝对接。从杭州回资阳探亲的付女性表示,以前都是从杭州坐飞机到成都,然后再坐高铁回资阳,目前下了飞机可以直接坐地铁到福田站换乘资阳线,“巴适得非常”。
现在打开铁路12306,能看到南京往返马鞍山、滁州、镇江等周围城市的列车班次,好似地铁班次一样密集,发车间隔仅5至10分钟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跨市轨道交通飞速发展,促进了愈加多城市群内资源加速流动融合。将来,伴随轨道交通的四通八达,城市边界日渐隐去,或有更多人畅享“双城生活”。